宣讲人:赵培 市公安局宣传科民警 王清华 荆门晚报记者
如今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网络购物以其方便、快捷,选购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越来越受人青睐,网络购物的人越来越多。然而网购过的消费者,可能都有一种感受,就是网络购物的陷阱无处不在。
案例回放
掉进“淘宝客服”陷阱
一女子被骗3480元
家住荆门城区的陈女士,是上班一族,也是网购一族。虽说接触网购的时间和单位其他同事相比不算很长,但似乎已经十分着迷了。“网络上什么都买得到,而且还很方便!以后就算宅在家里不出门,也能和在外逛商场一样。”
前不久一个星期天的中午,陈女士闲在家里没事,又在网上选购商品。突然想起一个要好的朋友正在减肥,想买一个电子秤送给她,于是没一会儿就在淘宝网上下了订单。
当日下午三四点的时候,陈女士的手机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。对方是名男性,询问陈女士是否下午在淘宝网上买了一个电子秤,并说出了订单号码和陈女士的基本个人信息。陈女士说是的,对方就说网站中午的时候在维护,那笔交易的订单出现异常,需要陈女士配合把订单的金额退回。
随后,电话就被转给了另外一个男性,对方自称是淘宝网客服人员,并询问陈女士的QQ号码,又通过QQ发给陈女士一个“淘宝网异常处理中心”的链接。陈女士点进去后,在页面上输入了自己的姓名,手机号码,身份证号码,信用卡卡号,并且点击了随机验证码,结果网页出现了异常。随后,陈女士的手机就收到六个交易验证码,每个都是580元的交易金额,对方称这是短信异常,他来帮陈女士处理,待订单处理成功后,钱会退到陈女士的卡上。陈女士就把验证码告诉了对方,然后陈女士的手机又收到六条交易580元的信息,而陈女士看到扣款短信后,就去查了银行信用卡的额度,发现已经被透支了3480元。
当陈女士再试图联系那两名打电话的男子时,对方手机已无法接通了。陈女士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,向警方报了案。
掉进网购商品陷阱
一女子被骗500元
24岁的小杨和陈女士不同,虽然没有陈女士那样觉得网购可以足不出户就在家逛商场,但是,小杨还是偶尔会在网上购置一点心仪物品。
然而,4个月以前的一次被骗经历,让小杨记忆深刻,如今在网上购物时,她甚是小心。原来,小杨在某网购商城开展促销打折活动之际,看中了一家网店里的一件外套。“这件商品看上去很不错,价格也实惠……”而进入网店后小杨发现,她看中的这件衣服已经缺货了。小杨有些不甘心,于是在淘宝软件上联系这家网店的店主。这位“店主”告诉她,现在确实缺货了,不过在另一家网店有相同的商品,价格也差不多。于是,“店主”给了小杨另外一家网店的链接。在点击进入这家网店后,小杨果然发现了自己心仪的那件衣服。就这样,小杨支付了500多元,可对方称支付没有成功,让小杨再支付一次。“以前网购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重复支付方式”,事后证实被骗的小杨后悔不已。
案件分析
以上的两起案例,是眼下新出现的网购诈骗个案,除此之外,网购的诈骗形式还有多种,如拒绝安全支付法、收取订金骗钱法、约见汇款法和以次充好法等。
骗子都是为了牟取不法利益,待当事人在网上购物后,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其个人信息,再以系统异常须重新购买为由,向当事人发送木马链接,借机骗取当事人钱财;或以支付宝被冻结需解冻等为由要求当事人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以及验证码等信息;还有以订单失效需退款等为由,要求当事人通过ATM机或网银按指示实施操作等诈骗方式,以假乱真,让人防不胜防。
民警支招
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办公室副主任张于芬分析认为,网购诈骗案件屡屡发生,与其说是大多数网购者贪图便宜的心理在作怪,还不如说是网购群体自身缺乏有效的安全防范意识占主导。虚拟的网购世界,各类商品琳琅满目,网购群体也形形色色,由于网上购物中潜藏着各种陷阱和巨大的诚信隐患,网民在网购中稍有不慎就会被骗。在此,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在网购时要擦亮自己的眼睛,提高警惕,切勿相信天下掉馅饼,牢记“四点”网购秘诀,谨防上当受骗。
1. 要认真、仔细核对网址,只要与正规网站有一点点差异,就可能是克隆的网站。
2. 务必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,并仔细核对支付平台的网址。
3. 任何时候都不要先付款,一定要见到货物、并确认无误时才能付款。
4. 不要一味贪图便宜。如果商品网上价格与市面价格悬殊太大,就要警惕有诈或者有假。
下期话题:谨防路遇“神医”装神弄鬼骗钱财。您对本期讲座有何看法,请发送至邮箱449141497@qq.com。